第29章(1/2)
阿朝的一年四季第29章:
这是她昨夜起夜听到的。
阿朝眼珠子一转,应下来:“好啊,好啊。”
正好,他也去看谢夫子。上回夫子还要请他吃糖葫芦呢,他这般久没去,都不省的夫子还记不记得他。
况且,他还没告诉夫子他的名字呢。
王春华心花怒放,“我就晓得你会同意的。”
翌日,两个人手脚麻利的把家中活计干的七七八八,穿上彼此最干净的衣裳结伴往城内去。
不是赶集日,京都依旧热闹。
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被往来行人踩得光可鉴人,两侧商铺的幌子迎着风轻轻摇曳,绸缎庄的蜀锦、绣坊的绫罗、笔墨铺的徽墨,隔着门板都能透出几分精致。
街角的茶汤铺前,老师傅正提着长嘴铜壶,手腕一扬,滚烫的沸水便划出一道弧线,精准落入碗中,瞬间冲开了芝麻与花生的香气,引得路过的孩童踮脚张望,被身旁的母亲笑着拉走。
阿朝跟着王春华往前走,两人都被眼前的热闹冲淡了些。
他看到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,一边走一边摇着拨浪鼓,‘咚咚咚’的声响里,担子里的泥人、风车、糖画引得不少孩童围拢上去,叽叽喳喳地缠着大人要买。
不远处的戏楼前,贴满了新戏的海报,几个穿着短打的伙计正搬着桌椅,准备迎接午后的看客,偶尔有路过的戏迷停下脚步,指着海报上的角儿低声议论,眼里满是期待。
“你看那边,”王春华忽然拉了拉阿朝的衣袖,指向街对面的首饰铺,“那就是我跟你说的新店,听说里面有江南来的珍珠钗,咱们去瞧瞧。”
她是那等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去见识见识的姑娘。
阿朝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那家首饰铺的门面格外雅致,雕花的木门敞开着,里面摆着各式珠光宝气的首饰,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柜台的玻璃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芒。
这般好的首饰铺子,他也想去见识见识。
那日赶集日顾着给王家人买东西,见谢夫子,他还没自己好好逛一逛。
谢临洲在家备课,一连打了十几个喷嚏。
青砚还以为他生病了,连忙喊大夫过来,好在是虚惊一场。
表姐弟二人刚走到首饰铺门口,就听到旁边传来一阵清脆的叫卖声:“糖葫芦嘞……酸甜可口的糖葫芦……”
阿朝猛地停下脚步,循着声音望去,只见不远处的巷口,一个老汉正推着小推车,车上插满了红彤彤的糖葫芦,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。
和他想象中谢临洲要请他吃的那串一模一样。
王春华看出了他的心思,笑着打趣道:“怎么,眼馋了?走,表姐这就给你买一串,让你尝尝。”
往时,王郑氏不想动弹会把银钱给他们大房的去城里买东西,她扣扣摸摸也‘贪’了一点下来。
念着,小表弟在王家干活这般多年,还未吃过糖葫芦,她立马做了决断。
话音刚落,便拉着阿朝朝小推车走去。
老汉见有客人来,连忙停下叫卖,热情地招呼道:“小姑娘,小哥儿,要几串?我这糖葫芦,山楂新鲜,糖衣厚实,保证好吃!”
王春华挑了一串最大的,让老汉一分为二,递给阿朝一半:“快尝尝。”
穷人家的孩子多是一串糖葫芦六七个人分,像他们这般一串两个人分的也不在少数。
阿朝把眼底的意外隐藏,接过糖葫芦,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,他小心翼翼地咬下一颗,清脆的山楂混着甜滋滋的糖衣在嘴里化开,酸甜的滋味瞬间蔓延开来。
他从未想过表姐会有自己的私房钱。
他含着糖葫芦,忍不住弯起了嘴角。
两人的目的地都不相同,想闲逛的地方也不同,分道扬镳。
阿朝一边吃着糖葫芦,一边在街头慢悠悠地逛着。
看到路边有个捏面人的老师傅,正低着头专注地捏着手里的面团,不多时,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就出现在他手中,引得周围一片赞叹。
他心里还想着谢临洲,按着记忆里的路往国子监走去。
门匾上‘国子监’三个鎏金大字在日头下亮得晃眼,可紧闭的两扇门,把他那点雀跃的心思拦在了外头。
阿朝踮着脚往里头望,影影绰绰能看见几棵老树的枝桠,却没半个人影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